7月31日,在濟陽縣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齊魯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瑩向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魯豫談起今年以來的感受時說,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負面清單”制度,全方位向民營資本、外資開放市場,為民營經濟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以往和外地同行聊天時我經常羡慕他們當地的發展環境,如今他們開始羡慕我了。”
  同樣在這個會上,濟南華北升降平臺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殿華給市長講起了融資難等問題,希望民營企業在有些方面能得到和外來企業同樣的待遇。
  如同一枚硬幣總有它的兩面,兩位企業家的話從兩個方面反映了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的現狀。一方面,我市把加快民營經濟發展作為振興提升實體經濟的重要著力點,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破除發展禁錮,激發創造活力,全市民營經濟規模和質量都有顯著提升。另一方面,與發達城市相比,我市民營經濟發展還存在不小差距,呈現出總量小、實力弱、層次低等特征,難融資、缺人才、觀念保守等問題普遍存在。
  實踐證明,哪裡的民營經濟活躍,哪裡的經濟就發達,哪裡的人民群眾就富裕。如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的企業家們“踏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歷經千難萬險”,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市場奇跡;重慶的力帆、宗申和隆鑫,從小作坊到現代化大企業,你追我趕,成為全球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基地……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的主體是企業,而民營經濟是企業的重要力量,要使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離不開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就我市而言,當前建設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如果只是靠政府和國有資本,很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比如說,養老、教育、醫療、城市建設等很多領域,需要更加廣泛地依靠市場的力量。我市民營經濟能否借政策的“春風”,在資金、人才、管理等方面提升水平,打造民營經濟“升級版”,考驗著政府的遠見和擔當,影響著濟南經濟社會未來的走向。
  民營經濟是全市“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的重要力量。我市民營經濟近年來發展迅速,但規模小、實力弱、層次低等問題較為突出。能否實現民營經濟的突破,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城市發展的步伐。
  以往,對於民營經濟,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個體戶、小老闆”,唯利是圖、投機倒把……也正是因為如此,在一些領域里民營經濟被貼上了“不受信任”的標簽。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南方的溫州、杭州、廈門等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證明瞭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市委書記王敏曾強調,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魯豫也多次提出,“努力開創全市民營經濟發展新局面”、“推動民營經濟做大做強”。
  觀念轉變天地寬,民營經濟的巨大潛能得以釋放。
  2012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深化全市重點領域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意見》和十大實施方案,將民營經濟作為重點,在擴大投資領域、強化政策扶持、推動創新發展等方面細化措施,全面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市政府專門成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制定《濟南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方案實施細則》。2013年12月,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按照“非禁即準”、“非限即許”原則,探索實施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方位向民營資本、外資開放市場,在高新區試點民營資本“負面清單”,在綜保區試點外資“負面清單”。今年我市出台關於改革工商登記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推進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主體準入條件,縮短辦理時限,提高行政效能。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5.7萬戶,認繳註冊資金555億元,分別增長90.9%和191.7%。其中,新登記私營企業1.4萬戶,增長73.8%。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民營市場主體達到33.6萬戶,增長20%,每萬人擁有民營市場主體479.7戶,增長22.1%。全市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161.8萬人,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50%左右。全市民營經濟完成投資844.8億元,占全社會投資的62.7%。齊魯製藥、聖泉、大漢電機、積成電子、九陽電器、玫德鑄造、寶世達等一批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態勢良好,已成為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
  近年來,我市民營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進步,但與省內個別城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
  一是規模總量小、發展不平衡,綜合實力較弱。我市民營市場主體總量列全省第5位,排在青島、濰坊、臨沂、煙臺之後,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數量分別是濰坊、青島的36%和45%。我市民營經濟增加值總量為青島的1/2左右,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別比臨沂、濰坊低36.8和15.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分別比臨沂、濰坊低29.5和28.2個百分點。我市至今無過百億元民營企業,煙臺過百億元民營企業17家。全國民營500強企業山東有54家,其中東營多達13家,我市1家也沒有。
  二是產業層次低、創新能力弱,轉型升級任務非常艱巨。我市民營市場主體以個體工商戶居多,私營企業占比較少,約占29.8%。而私營企業中,中小微企業占比超過95%。中小微企業平均生存周期為3年,存活10年以上企業比重僅為25%。去年一年,全市新登記民營市場主體6萬戶,而註、吊銷的多達1萬戶。我市民營企業大多從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加工製造等傳統產業,從事新興產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比例較低。
  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動。我市民營經濟相對較弱,從根本上來講是思想上的保守所致。在齊魯大地,特別是省會濟南,“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比較重,年輕人對經商辦企業、冒險闖市場熱情不夠高,一些企業家抱有小成即滿、小富即安的思想,社會對失敗的寬容度也不夠高。
  2011年的一項數據顯示,濟南市青年群體創業率較低,創業成功率僅為不足1%。
  是什麼原因讓濟南人不願意當老闆、當不上老闆呢?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如果說環境是外因的話,那麼主觀上的思想則是內因。
  同樣在濟南這片土地上,很多外地人在投資興業不亦樂乎。以晉江市來說,作為福建省下轄的縣級市,該市僅有百餘萬人口。目前,在山東的晉江人有5萬多人,創辦企業1600多家,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其中,在濟投資的晉江籍人士達到1萬餘人,投資總額近200億元。2013年山東省晉江商會在濟成立,成為我省首家異地縣級商會。
  說起濟南創業人數較少,不少人會講到這樣一個現象:每到過年,回濟南老家過年的多是“打工仔”,拿著一年辛辛苦苦賺來的幾萬多至十幾萬元錢回家,而從濟南返鄉的外地人多是“小老闆”,帶著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返鄉,一來一回,形成鮮明對比。
  這個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濟南人創業熱情不高的問題。原因在哪?思想。在濟南,很多人到了就業年齡,從家庭到個人的首要選擇是“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哪怕賺錢少一些也要選擇找工作,而不是冒險創業。而在南方一些發達城市,很多人的想法是“一流人才辦企業”,所以到了就業年齡首要選擇是去創業。
  浙江溫州一位創業者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1987年,16歲的蔣華漢在家學了一個月的裁縫,然後來到北京,幫人家做衣服,後來到濟南乾裁縫。“當時非常艱苦,白天在裁板上裁衣服,晚上就鑽進90釐米高的裁板下麵睡覺。”蔣華漢說,即便這樣的睡眠也沒法保證,因為每天都要加班加點裁衣服,他常常工作到天亮,一般2天才能睡上一個晚上。而且,其間最困難的時候,生活甚至都揭不開鍋。如今,蔣華漢在濟南註冊成立了濟南鵬傑服飾有限公司,併在新疆、廣西進行了投資。“小裁縫”成了響噹噹的大老闆,也成了山東省政協委員。
  當然,濟南也有不少這樣的創業者,但與民營經濟發達城市相比我市的創業人數相對偏少。而且,由於思想保守,一些企業和企業家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變得保守起來,守著一畝三分地過日子,不敢到外地去打市場、求發展。市場的競爭激烈殘酷,你不去搶占地盤,人家就會來搶占你的地盤,一些保守的企業別說做大做強,到最後就連生存都成問題。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發展民營經濟,需要創業精神。創業精神,就是要有創新的思想、敢為人先的勇氣、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腳踏實地的作風。有了這樣一種精神,哪怕起點低些,也定會成就一番事業,反之,如果小富即安、小成即滿,哪怕起點高些,在市場的風浪中也只能隨波逐流。
  天才的產生需要民眾的土壤,創業也離不開良好的環境。只有真正為民營經濟鬆綁,讓它們在融資、審批等領域獲得公平待遇,才能讓民營經濟起飛。
  有人曾開玩笑說,民營經濟給點陽光就燦爛。這個說法雖然不夠嚴肅,卻道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只要政府重視,政策允許,正確引導,全民創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民營經濟就會煥發活力。
  有關部門負責人曾坦言,針對民營經濟,我市還存在服務意識不夠強、政策落實不到位、營商環境不夠優化等問題。“有的縣(市)區和部門還存在重國企輕民營、重大輕小、重外輕內的傾向,民營企業在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和享受政策支持等方面遭遇不公平對待,一定程度地存在著審批環節多、辦理手續複雜、審批時間長等問題,給企業帶來很大負擔。”
  以融資來說,當前,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單一,過於依賴銀行貸款。而銀行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貸款設立的門檻過高,提供的創新性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較少,企業普遍存在貸款難貸款貴問題。擔保機構少、規模小、業務量有限,再擔保機構缺乏,在幫助企業貸款方面發揮作用不夠。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較基準利率普遍上浮10%-60%,銀行審貸周期長達30-60天,企業貸款滿足率不足60%,很多企業存在民間借貸,資金鏈和融資風險日益凸顯。
  而且,我市的服務體系發展滯後、服務功能不健全,遠不能滿足民營經濟發展需要。由於缺乏完善的服務體系,民營企業在創業輔導、融資擔保、人才培訓、技術信息、管理咨詢、法律維權等方面還面臨著很多困難。民營經濟統計體系不健全,經濟運行預警與監測分析機制不完善,科學決策管理服務也往往缺乏真實可靠數據。
  人才荒也是民營企業經濟遇到的普遍問題。一線技術崗位招工難、高級管理人才缺乏,人才成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具體來說,民營企業由於總體規模小、層次低,引進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比較難,即使引進一些人才,由於就業觀念、職稱評定、養老保險、落戶、子女教育以及個人發展等方面問題,也很難將人才長期留住。
  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不斷出台政策,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山東省前不久剛剛召開民營經濟工作會議,並出台“民營經濟25條”,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記者瞭解到,我市也正在制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政策。相信,新政的出台,必將會踢開民營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推動民營經濟迎來發展的春天。
  短評
  扶持民營經濟要動真情解難題
  濟南民營經濟的困局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障礙。多年來,濟南整體經濟發展戰略過於偏重大型國有企業,眾多民營企業以為其提供互補品和配套品而存在,沒能形成集約化經營。民營經濟要進一步發展,從外部來講,需要政府提供一個良好、平等的環境。今後,我市有望出台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政策。民營經濟的發展是一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在這個“放水養魚”的過程中,政府需要做的是支持而非索取。當然,扶持民營經濟發展,不僅靠政策,也需要政策執行者真抓實幹,動真情、解難題,真正把好事辦好。
  (原標題:讓民營經濟走入“春天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vogb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